牛车上,楚墨染坐在靠后的位置,随着车轮的滚动,整个人被颠得直晃。
道路坑洼不平,每次车轮碾过沟沟坎坎,坐在车上的知青们都忍不住发出惊呼声。
“这路也太烂了吧!”徐爱兰一只手紧紧抓着牛车边沿,另一只手护着自己的行李包,忍不住抱怨道,“这一路上,我感觉我的骨头都快被颠散架了。”
另一个知青孙晓刚皱眉道:“我们还得坐多久?”
高庆祥坐在前面,听见这话,回头扫了一眼众人,语气淡淡道:“快的话,一个小时就到了,慢的话……”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就看牛的心情了。”
这话一出,车上的知青们顿时沉默了。
这条路通往村子的方向两侧都是成片的农田,远处还能看到一些破旧的土坯房。
偶尔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挑着担子经过,看见牛车上的他们,都露出好奇的目光。
牛车晃晃悠悠地驶进村子,天色已然昏暗,夕阳的余晖洒在土坯房的屋顶上。
“到了,下车吧。”高庆祥拍了拍牛车侧板,率先跳下去。
知青们一个个从车上下来,舒展筋骨。
长时间的颠簸让他们全身僵硬,此刻踩在坚实的土地上,才终于觉得踏实了一些。
院门前,高庆祥扯开嗓子喊道:“石鹏程,刘美娟,来新人了,出来接一下!”
“哎,来了!”院子里很快传来回应。
没过多久,院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一男一女。
男的身材高瘦,皮肤黝黑,脸上带着几分爽朗的笑意;
女的则扎着两条麻花辫,身形纤细,看上去文静温和。
高庆祥指了指两人,对着新来的知青们介绍道:“这两位是咱们队里知青的负责人,石鹏程和刘美娟。以后有什么不懂的,或者生活上遇到问题,都可以找他们。”
石鹏程大大咧咧地摆摆手,笑道:“欢迎你们啊!来了就安心待着,虽然条件艰苦点,但大家伙都会互相照应的。”
刘美娟也笑着点点头,柔声说道:“女生这边的事,大家有什么需要也可以找我。”
高庆祥看了看天色,继续说道:“一会儿你们每个人到大队部领二十斤粮食,这是大队先借给你们的,等秋收了再从分到的粮食里扣。”
“好了,你们先进去安顿一下。”交代完一切,他转身就要走。
这时,刘美娟及时叫住了他:“大队长,男知青那边目前住着四个人,再加三个人进去还能挤一挤,可女知青这边,虽然屋子大了点,但已经有五个人了,再住四个人恐怕真住不下了。”
高庆祥闻言,有些无奈地摆摆手,说道:“目前队里没闲钱再加盖知青宿舍,只能先凑合着住。等来年有了经费,队里会考虑在旁边加盖一间房。”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如果你们实在觉得太挤,村西头牛棚旁边,春生叔家有个空着的土坯房,可以去找他商量商量,随便给点钱,就能搬过去住。不过那房子年久失修,得先修缮一下。如果有人愿意住,提前跟春生叔说好,等过了秋收,村里人闲下来,也能帮着修整。”
刘美娟面上一僵,有些犹豫的说道,“牛棚那里的房子?那也太偏了……”
高庆祥摆摆手,语气坚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上面给咱们队里分的知青本来就比别的队多,村里实在腾不出多余的房子。要不你们也可以考虑借住在村民家里,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如果都不愿意,那就只能先挤一挤,加盖房子的事,等队里有了钱,会尽量安排的。”
刘美娟知道事情只能这样了,只好点点头:“行,那我们商量一下吧。”
高庆祥点点头:“好,你先带他们安顿一下。”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
刘美娟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看向新来的几人,语气热情地说道:“几位新同志,欢迎加入我们的知青大家庭!”
说完,她朝屋里喊了一声,招呼老知青们出来介绍情况。
没过多久,屋里陆续走出六个人。
他们穿着这个年代特有的深蓝色或军绿色褂子,粗布裤子,脚上蹬着胶鞋,朴素中透着几分干练。
几位女知青都梳着整齐的辫子,皮肤因常年风吹日晒显得有些粗糙,脸上带着疲惫的神色。
刘美娟指着几位女知青,一一介绍道:“我们女知青目前有五个人住在知青点,这是张红梅、孙玉珍、沈春艳、朱爱华。”
石鹏程接过话头,指着旁边的两位男知青说道:“那边那两个男同志分别是郝志强和陈和平。还有张光明去乡里取包裹了,这会儿不在。另外,孟向阳和王秀兰已经结婚了,在村里租了房子,不住知青点了。还有几个知青跟村里人结婚后也搬出去了,这些情况你们以后慢慢就知道了。”
等石鹏程介绍完老知青,周淑敏率先站了出来,微笑着自我介绍道:“我叫周淑敏,来自苏市,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奋斗和生活。”
随后,其他人也依次简单介绍了自己,气氛虽然有些拘谨,但也算融洽。
相互介绍完,刘美娟领着她们进了屋。
楚墨染一进屋,目光便被那宽大的土炕吸引住了。
炕上已经铺了五套被褥,几乎占满了整个炕面,显得格外拥挤。
地上放着两个老旧的斗柜,每个柜子都上了锁。
徐爱兰皱着眉,满脸不满地说道:“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住得下?”
沈红英也有些不适应,小声嘀咕:“这么多人挤在一张炕上,也太挤了吧?”
相比之下,周淑敏却显得从容许多。
她轻声安慰沈红英道:“没办法,先凑合住吧。等明年村里有条件了,就能盖新房了。咱们刚来,总要适应一下。”
孙玉珍见她们一脸嫌弃,顿时不耐烦地说道:“嫌条件不好,就自己想办法去住别的地方。知青点就这条件。”
徐爱兰不满地瞪了她一眼,语气尖锐:“你怎么说话呢?我们刚来,抱怨两句怎么了?”
刘美娟见状,连忙打圆场:“玉珍,别说了。她们刚到这儿,不适应也是正常的。大家互相体谅一下,腾一腾地方,尽量让新来的同志住得舒服点。”
刘美娟说话还算有些作用,老知青们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陆续挪开自己的铺盖。
终于腾出了一块不算太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