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
初一,皇后领着各宫妃子去寿康宫。
话最多、最闹腾的几个嫔妃都被禁足了,剩余的妃嫔更不敢造次了,见到宋云姝不敢直视,生怕被皇上、皇后误解了。
宋云姝找到机会,和德妃当面道谢,“嫔妾谢过德妃娘娘那日的仗义执言。”
德妃瞥她一眼说,“没事”。
高冷极了。不愿意多说一个字。
宋云姝见状,便不再打扰,微微颔首,微微颔首后退到虞语汐身边,道:“德妃娘娘有些不易近人。”
“是呀。所以啊,能和她说上三句话以上都很不容易了。”
宋云姝轻笑。
太后在每个月的最后几日闭关礼佛,一般是沈贵嫔陪在太后身边。
到寿康宫后,只见太后端坐在上方,手上转着一串深绿色佛珠手串,脸上的严厉让人不寒而栗。
太后的身旁站着沈贵嫔。
皇后领着各妃嫔请安,“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没有喊起。
“哀家礼佛结束,听说后宫又发生了不少事?”话落,目光移到皇后的身上。
皇后道:“母后,儿臣愚钝,不知您说得是哪件事?”
太后没有回答她,反而向宋云姝招招手,语气温和的仿佛变了一个人般,“云姝,你来。”
宋云姝慢慢起身,来到了太后的身边,沈贵嫔自觉地往旁边退了两步。
太后抓住她的手,一脸心疼道:“哀家都听说了,云姝你受委屈了。”
“云姝没事,太后不用担心。”
“好孩子。”
太后话锋一转,语气稍稍不悦,“散播谣言之人还逍遥自在,深受困扰之人却不曾得到问慰。皇后你这后宫之主便是这样当的?”
皇后低头认错,“是儿臣考虑不周。太后放心,儿臣定会还宋妹妹一个清白。”
“一直以来是贵妃和贤妃协助你管理后宫?”太后思索了片刻,又道:“皇后要照顾大皇子,情有可原,可贵妃和贤妃你们俩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也任由着流言肆意传播,没有想过加以制止?”
太后平日里虽慈爱温柔,可一旦动怒,也令人心生畏惧。
贵妃和贤妃连忙俯身请罪,“是臣妾考虑不周。”
皇后不动声色的勾了勾唇,又道:“母后喜怒,还是臣妾未能吩咐到位,贵妃妹妹和贤妃妹妹帮着臣妾做了不少事。例如贤妃妹妹让人收拾出了曦云宫。贵妃派了身边的嬷嬷亲自去教导宋贵嫔。”
提到嬷嬷,在场的人脸色都变了一变,而贵妃脸色一沉。
嬷嬷自从上次被杖打了三十大板,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
贵妃准备带过这个话题时,贤妃却先她一步开口,贤妃语气稍显激动,态度诚恳,“太后,臣妾受皇上、皇后娘娘重视,受以重任,协助皇后娘娘管理后宫。但臣妾是第一次做这些事,忽视了许多,是臣妾的错,臣妾一定会协助皇后娘娘查清幕后之人,还宋贵嫔一个清白,还后宫一个清净。”
太后脸色缓和了些,满意的点了点头。
贤妃接着道,完全不给贵妃说话的机会。
“太后也莫要怪罪贵妃姐姐了,贵妃的嬷嬷被杖打后,还未完全恢复,想必贵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贵妃双手慢慢攥成拳头,贤妃看似为她解难,实则是想害死她。
果不其然,太后问起了此事,“被杖打?”
“是啊太后。”贤妃抢着回答,“贵妃姐姐让嬷嬷去教宋贵嫔规矩,也不知发生了什么,皇上一怒之下便打了嬷嬷三十大板。”
皇帝不是求全责备之人,且贵妃一直受皇帝重视,定是嬷嬷触犯了他的底线,她猜应当是嬷嬷故意为难云姝,被皇帝发现了。
太后蹙眉看向宋云姝,问道:“云姝,发生了什么?”
宋云姝微微扬唇,“回太后,这事过去了快半个月了,嫔妾都要不记得了。”
“嬷嬷教嫔妾规矩时,大概是嫔妾太笨,总是做不好,嬷嬷一时着急便…说了嫔妾几句,正巧被皇上听到了。是皇上维护嫔妾。”
贵妃闻言,紧张的神色缓和了一些。紧攥的拳头松开,如果宋云姝说,嬷嬷打了她,太后一定会更加生气。
太后垂眸道:“哀家知道了。”
“行了。哀家也乏了,请安便到这里吧。谨记今日哀家说的话,若是还有下一次,贵妃、贤妃也不必继续协助皇后了。”
“是,臣妾/嫔妾敬尊教诲。”
太后对沈贵嫔道:“你也先回去吧,这几日辛苦你了。”
太后似乎忘了,要与她一同用午膳,午膳过后一起去赏花。心中虽有些失落,但也不好主动提起,沈贵嫔牵起一抹勉强的笑,“嫔妾告退。”
太后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一个位置给宋云姝,亲密地拉着她的手,“来,坐。”
沈贵嫔瞥了一眼,失落的垂下头。
太后从不对她这般亲密,太后对她总是有距离感的、严厉的。从未有过这般亲昵的举动。
太后轻抚着她的手,“云姝,你受委屈了。”
她太清楚了,一个高起点,且深受皇帝宠爱之人,一旦入了宫,便会立即成为焦点,被人针对,若是走错半步都会落得不好下场。
宋云姝将头靠在太后的肩上,“不委屈,一点都不委屈。姑母,云姝好想你呀。”
太后双眼弯弯,宠溺的拍着她背,“原来云姝这么爱撒娇。”
“快跟哀家说说,这些时日你都发生了什么吧。”
“也不是什么大事。那些流言蜚语,只要姑母您不信,皇上不信,那么云姝也不会当成一回事。”
太后怜惜地摸了摸她的头,“云姝,你比哀家想的要更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