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文学
扫文推文我们是认真的

第2章

京城,这座华国绝对核心的政治文化中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华国的版图上熠熠生辉,在世界的舞台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见证了华国的兴衰荣辱,这里是权力的中心,也是文化的交融之地。

在这繁华的京城中,李家,作为京城乃至华国顶级红色家族之一,宛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屹立不倒。李老的父亲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先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赫赫战功,李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如今,74岁的李老成为了李家的顶梁柱。他身材高大挺拔,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和睿智。他主政华国政府,是顶层七小组之一,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然而,岁月不饶人,毕竟明年他就要退居二线了。对于家族的发展,李老可谓是费尽心思。他深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家族要想长久地繁荣昌盛,就必须不断地发展壮大。

让李老感到欣慰的是,家族二代中已经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他的两个儿子都十分优秀,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大儿子李国凯,51岁,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在川西省担任常务副省长,主抓经济建设。

小儿子李国城,49岁,眉清目秀,思维敏捷,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他在公安部担任副部长,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

而在家族三代核心——李学明27岁,也是崭露头角。他在安西省下辖担任副县长。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家族成员,李家在京城乃至整个华国可以说实力算得上十分雄厚了。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还是在社会各界,李家都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

任何家族都不容小觑李家的实力,因为他们知道,李家的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和付出。

而李梅作为李老的小女儿,李老也是十分宠爱,主要李梅自己十分低调,虽然不像两个大哥那样拥有实权,但是也是京城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也是一位党政学者,因为自己的爱好,所以年仅45岁的李梅在《求实》杂志担任副主编。

1997年6月4日这天上午,李梅的秘书魏敏敲开了办公室的门。

“李主编,这里有篇寄到杂志社的文章写了不错,我觉得您应该感兴趣。”

“是吗,赶紧给我看看,这还是你第一次把寄到杂志社的文章给我看呢,我倒是想看看写的有多好。”李梅心里觉得毕竟《求实》杂志是国内政界顶级刊物,基本上都是正部级或以上的级别官员才能够有资格登刊自己的文章的,毕竟都是要理论和实际结合,有着丰富治国经验的人才能写出来顶级的文章。

李梅打开看到了标题,就觉得此人真的是很大胆,毕竟机构改革是国家层面的大事,别说一般的部级官员,甚至像李家这样的家族,也不敢在公共场合提一句,毕竟关乎全国几百万官员的职位升迁,权力变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得罪多个派系,腹背受敌。

其实这段时间李家内部也是多次开会谈论到这件事,但是最终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结论,道理也很简单,机构改革的艰难程度超乎想象,虽然党十三大开始到现在就开始改革,但是毕竟都是小打小闹,改变的力度并不大,因为没有太多顶层大佬下场。

李家为了这件事也是挺头疼,毕竟李老明年就退居二线,家族本身实力就很强劲,如果高层真的要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没有这些顶层多个家族支持就会很难完成。

如果李家不做出选择站好队,一旦改革完成后,那家族很有可能会被高层边缘化,这可是关乎李家未来发展的大事,这也是为什么身处高位的如履薄冰,因为不参与,也会成为自己坠入深渊的原因!

李梅看着手中王志江的文章,越看越震惊,因为这篇文章里的不仅说明了以前的改革原因和实行方案,更是写明了未来几年的改革具体方案和需要多久的时间实施完成,要知道,这样的事最低要需要部级大佬才能有的见识吧,

毕竟涉及从国家层面看待整个国家,未免太有见地,而且李梅越看越觉得如果按照这个方案,那机构改革完成的速度只要两三年,而且并没有副作用,毕竟这个是王志江把机构改革的所有方案中,造成副作用的部分全部剔除了,所以现在这个方案是最完美的。

李梅开始坐不住了,她拿着文章出门赶紧给父亲的秘书打电话,询问父亲有没有时间,没办法,父亲身居高位,时间都已经快不是自己的了,即使是自己的女儿也不能直接去办公室找他。

李梅到了父亲的办公室外等了半个小时,李老的秘书才让她进去了。

“爸,我这里有一份寄到我们杂志社的文章,我感觉十分重要,您看看。”

“是吗?你倒是很少会来我办公室,我看看,”李老也觉得很奇怪,自己的女儿几乎不来自己的办公室,即使有事情,都是等下班到家里才会说,能有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快中午了来自己的办公室说。

李老带上自己的眼镜,扶了扶,坐到了一旁的沙发上,看了看,越看越入神,足足一动不动的看了半个小时后,突然站起来,笃定的眼神看着女儿说:“这是谁写的文章?为什么会突然寄到杂志社?”

李老看到文章后第一反应是生气,为什么,因为现在京城乃至地方很多家族对待机构改革都很慎重,当然,也不乏有少数家族已经做出了选择,支持或者反对!

但是把这样一篇文章寄到自己女儿的所在单位的杂志社,这是什么意思,毕竟这个改革方案确实完美到李老也是无话可说,这是逼迫李家做出选择吗,这是对李家的挑衅。

李梅看到父亲的皱眉,李梅也意识到父亲会错意了,连忙道:“爸,您别生气,方才我在外面等的时候已经让人查清楚了,写这个方案的人叫王志江,现在是江东省开东市兰东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基层干部,这个人是今年刚从江东大学毕业的金融系高材生,我也查了,这个王志江没有任何背景,父母都是普通人,也不属于任何家族的人。”

李老露出奇怪的面容道:“你说能写出这篇文章的是一个刚刚20出头的江东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你不说我还以为是哪个机构的智囊团研究出来的呢,最低也要是封疆大吏吧,这高度才能够得到啊。”

李老也是个严谨的人,想到王志江可能不会只给一个杂志社寄过去。

当即对着李梅:“今晚七点,能到家的都到家,开会,你通知下其他人。”

“好的爸,那您忙,我先回去工作了。”李梅知道父亲更忙,就没打扰了,就回到杂志社,又让自己秘书多打印了几份,然后电话通知大哥二哥等人,让能回家都回家晚上开会。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