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给娟子已经枯萎的心注入了蓬勃的活力,也为娟子认识另一个世界打开了一扇门。
娟子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山沟沟里,虽然衣食无忧,但见到的也就是和她在一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指地域界限内的这”一方人”在”一方水土”的滋养下,形成了相似的气质,说话方式,生活习惯,甚至思维方式。
娟子一直以为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直到见到了范建,并且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人和人之间不一样,天壤之别。
有私心是人类的本能,当看到一个美好的东西时,欣赏久了,便想据为己有。
娟子也一样,当然想把范建据为己有。但是她清醒地知道自己身在什么样的处境,她知道这样做,无异于玩火自焚。
娟子做过无数次想斗争,无数次劝自己,但感情这东西就像燃烧的火苗,你越想拿被子去压住,去扑灭它,反而会越烧越旺。
有句俗语说”你想破坏它你就走近它”。在范建身上不但不适用,反而恰恰相反。娟子越走近范建,越发现他身上的纯洁与善良,以至于更彰显了自己内心的龌龊,从而有了内疚感和负罪感。
所以才有了那次”山洞”事件。那既是娟子的无奈之举,也是娟子给自己内心交待的最后一次平衡。
试过了,失败了,失败得很彻底。
但正是由于这个事件,使娟子明白了这份至死不渝的爱,值得用一场粉身碎骨去验证。相较于人间至欢,苟且偷生地活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是命吧!
娟子虽然没想过要逆天改命,但她依然做了最后的抗争。
她和彪子谈了一次,摊牌了。
彪子其实早就听到了风言风语,并不感到意外。唯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娟子竟然敢和他摊牌,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摊牌是需要有资本和条件的,而娟子有什么呢?
这让彪子怒不可遏,狂躁不已。他给娟子下了最后通牒,”让那个泥腿子赶快消失,否则虎子就是下场!”
娟子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娟子也曾想过和范建远走他乡,或者回范建老家,去过安稳的日子。但是他知道彪子穷凶极恶之后什么都会干出来的,所以也就做罢了。
于是娟子便把今后的每一天都当作余生中最后一天来过。
她尝试去扮演社会中的各类角色,去体验某一个角色带给自己不一样的感受。
娟子尤其在乎的是妻子这个角色,这个角色给了她温暖,责任和价值。
和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并且彼此有了名分,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娟子好几次都想撵范建走,去外地或者是回老家,但她知道说了也没用,还不如不说。
他们之间,没有痛心彻骨,撼天震地的痛是分不开的。
娟子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她最后唯一的目的就是使范建不要受到伤害,为了这个目标,娟子什么都可以付出。
娟子还总会有意无意地试探范建,问范建对她说的话听不听,范建几乎都没有任何犹豫,回答是肯定的。
娟子放心了,她知道范建说这句话时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敷衍。
娟子珍惜和范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她看范建的眼神都是柔软至极的,是那种怕化了,怕碎了,怕丢了的至爱的眼神。
娟子还会和范建一起听歌,这是他们初始时最美好的样子。
还是会一遍一遍地听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曾经以为我会是你”
“浪漫的爱情故事”
“唯一不变的永远”
娟子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曾经以为的,和将要发生的。
娟子抓住范建的手,在泪眼朦胧中望向范建”建儿……如果有一天……你一定要自己好好生活。”
娟子抓住范建的手,在泪眼朦胧中望向范建”建……如果有一天………你一定要自己好好生活。”
范建一把搂过娟子”娟儿,又瞎说什么呢。”
范建不知道,等事后范建才反应过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娟子在给范建做最后的叮嘱,做最后的告别!
这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惨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