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文学
扫文推文我们是认真的

我为祖国建航母小说最新章节在哪里可以读到?

精选的一篇都市日常小说《我为祖国建航母》,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姚保洋瓦槑,作者爽阁,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我为祖国建航母》这本都市日常小说目前连载中,更新了455862字,最新章节第395章。

我为祖国建航母小说最新章节在哪里可以读到?,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送走了美军视察团,刘经理向我们考察团反映情况。于瀚组织全体同事召开一场讨论会,针对美国上校的“航母无用论”与我国海军的现状展开分析讨论。那位女记者瓦槑也要求参与讨论,并保证不会在《社会观察报》上发表涉…

我为祖国建航母小说最新章节在哪里可以读到?

《我为祖国建航母》小说最新章节试读:五日,我们护舰小组乘上前来接应的尼古拉•契克号拖船前往希腊东海岸。六日,我们与船队汇合,刚巧,希腊海岸警卫队的那架救援直升飞机又将身体恢复正常的七名外籍船员送回到瓦舰上,并配送了一批救急物资。三路人马汇合,开始重新为漂浮着的瓦舰系上拖带钢缆。小个子菲律宾领航员指挥六名俄乌船员从瓦舰艉部向尼古拉•契克号抛掷钢缆,被对方船员成功接住,船员们象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欢呼起来!等尼古拉•契克号系住钢缆后,

《我为祖国建航母》精彩章节赏析

送走了美军视察团,刘经理向我们考察团反映情况。于瀚组织全体同事召开一场讨论会,针对美国上校的“航母无用论”与我国海军的现状展开分析讨论。

那位女记者瓦槑也要求参与讨论,并保证不会在《社会观察报》上发表涉及军方的消息。没想到在参加的讨论中,她的发言最活跃。她说:

“这些美国佬,一向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们口口声声到处宣传‘航母无用论’,可他们的航母造的最多,现在还没停止建造的步伐!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代航母相继退役,美国又开始了第二代航母的建造。”

说着,她掰着指头数起来:“你象-‘小鹰’号,一九五六年开工建造,一九六一年服役;

‘企业’号,一九五八年开工建造,一九六一年服役;‘尼米兹’号,一九六八年开工建造,一九七五年服役;‘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一九七零年开工建造,一九七七年服役;‘卡尔.文森’号,一九七五年开工建造,一九八二年服役;‘西奥多.罗斯福’号,一九八一年开工建造,眼看又快下水服役了。去年,还有一艘‘亚伯拉罕.林肯’号,正在开工建造……”

也是那次讨论会,让我对这位美女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会做大锅饭,而且还是个见多识广的“航母发烧友”!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考察团最终完成了墨尔本号航母(无军事设备)的考察报告。大概内容是:

一,性能参数。舷号r_21:建造日期,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三日;下水日期,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标准排水量约一万四千二百吨;满载排水量,二万零二百五十吨;舰长二百一十一点二米,宽二十四点八米;吃水深七点二米;动力装置为四台锅炉,帕森式汽轮机,两轴传动;推进功率为四万马力;最大航速二十五节,即二十五海里,约合每小时四万六千三百米;武器电子信息装备及海军官兵编员不洋。

二,技术特点。参照我海军现役最大级的三千吨排水量、“零五一”旅大级导弹驱逐舰,墨尔本号除吨位超过它数倍,更有驱逐舰不貝备的技术优长,象五点五度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镜,拦阻索,升降机平台。而只能停落少数直升机的驱逐舰却不具备这些功能。

三,航母结构。就是航母的舱室结构图,因测量的数据繁杂,且有军方规定保密的要求,在此恕不一一明说。

总之,我们考察团通过对墨尔本的细致解剖,得出了一个很现实很残酷的结论:在中国海军史上,航空母舰这一栏至今仍是空白!

临别之际,为了表达此次考察的友谊,我们将作为重要部件的墨尔本号航海锺赠予中山市拆船公司以作纪念。它上面用英文写着:

h.m.a.s.melbourne1955。

刘经理也将从墨尔本号舱室里拆下的不锈钢盥洗盘赠送给我们几个。据说,有很多盥洗盘都被公司卖给了建新房的工人,有的用了几十年还完好无损。

我们走后,中山市拆船公司整整发了九个月,才将这艘庞然大物全部拆完,变成了建材市场上的钢筋和角钢。然而,在我心中,它却是我平生第一次上过的“航母大学”。

回到十四所,我们考察团立即将报告呈送给海军第七研究院。主持七院工作的就是海军司令刘大海老首长,他可是连做梦都想为国家建造航空母舰。听说,在一九八零年,他曾应邀访问美国海军,那时中美关系还比较缓和。在参观美国“小鹰”号航母时,刘司令不由得羡慕地发誓:“中国不造航空母舰,我死都不瞑目!”

可想而知,如此热爱海军建设的老革命家,好不容易收获到一份自己人考察的航母报告,能不高兴至极吗?老首长当即组织研究院的精英们认真地讨论这份航母考察报告。

对墨尔本号航母的考察报告进行多番的讨论,最终酝酿成一场全海军系统的辩论会。围绕着当前中国要不要、能不能建造航空母舰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气氛之热烈,简直如商贩云集的闹市。那些革命老干部们也没有什么官架子,大家经常为一些问题争吵得面红耳赤。辩论会也邀请了几家权威媒体参与了辩论和问答,那位与考察团结缘的美女记者瓦槑,也在特许入会的记者当中!也不知是她面子大,还是《社会观察报》有政府背景。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辩论,我姑且用“保守派”和“激进派”来叙述当年的辩论吧。“保守派”认为,五十年代末提出的海军战略指导思想仍然实用于现实,海军的任务仍需要坚持“近岸防御”,要继续开展“海上破袭游击战,开辟海上独立战场,因而,海军建设重点仍然是‘空、潜、快’,即加强海军航空兵、潜艇、鱼雷快艇的建设”;

至于航空母舰,一则它的巨大耗费,中国是承受不起的-当时,中国的军费每年是八十亿至一百亿美元,分摊到陆军、空军、二炮、海军四大家,基本就是发发工资和维护现有武器设备,哪有闲钱养航母?二则它是个远海作战平台,不适合中国的近海防御原则。

“激进派”认为,五十年代提出的海军战略指导思想已经过去了三十年,面对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环境,已显滞后,它无法保护我国那些“走出去”的利益;而且面对某些超级大国大建航母、企图攫取远洋权益的竟争环境,中国作为拥有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大国,没有航空母舰看守家门,哪能为我们的国土设立战略缓冲区?所以,中国勒紧裤腰带,也要建造航母,哪怕只建一艘,也能装点门面,叫外国佬不敢小瞧咱们中国海军!

辩论会最后接收媒体提问解答时,与会的我注意到《社会观察报》的美女记者瓦槑向刘大海司令员提的问题很有现实性。她问刘司令员:如果能揉和两派的观点,现实的中国海军应该如何建设才是最合国情的?

刘大海司令员的回答真是成竹在胸,他说:两种观点各有长短,可以综合考虑。当前的海军建设必须树立新的海军战略思想,“近岸防御”要改成“近海防御”,将保卫国土安全从二百海里延伸到太平洋东北部、南沙等“第一岛链”以外,才能确保目前的国土安全。保证这样的防御体系,仅靠我们现有的小吨位舰艇和岸基航空兵确实有些力不从心,而我们国家又拿不出充足的军费建造大型舰艇,怎么办?

得采取两手办法,一手要在我们现有的数千吨级的驱逐舰、护卫舰上改进可以降落的舰载直升机,提升未来航母平台协从舰艇的预警和反潜能力;一手要对我们收集到的航母信息资料进行深刻的论证和预研,先不上舰的型号,可以搞软科学方面的研究。等未来时机成熟,我们有能力造航母了,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瓦槑又问:刘将军能不预测个建造航母的时间?

刘大海司令员自信中略带一分无奈的口气回答:当前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又面临着“百万大裁军”,而我们海军又裁员最多;许多海军单位都掀销了,不少海军军官都降级、降格使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别说造航母,一年连一艘驱逐舰都造不出来。现阶段就是中国海军的“忍耐期”!跨过八十年代,就算九十年代都造不成!

我看,等跨过新世纪,二零零零年吧,一定造,再不能拖了!再要拖,只怕我们这些走过长征路的老兵,在见马克思之前,可真地看不见中国人自己造的航空母舰了!

接连不断的讨论和辩论会,其结果就是一句话:想造航母,就是没钱!没钱难倒英雄汉,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我们十四所又能翻起多大的浪呢?忍耐!忍耐!再忍个十多年,我们这些科技少年都变成小老头了!难不成真叫我等得犯老年痴呆症时,再上马航母建造项目?

那时,不知又冒出多少科技少年来顶替我们,还有我施展报负的机会吗?可现实就是这样的无情,你不服从命运安排又能怎样?

这样的忍耐,导致了人心理上慢慢滋生焦燥和无聊,进而助长了象我这样的年轻技术人员的散漫混日子的作风。

十四所里,三十岁以下的技术人员有十几个,都是八零年至八四年分配过来的理工科大学生,或海军部队里抽调过来的尖兵。他们有的理论深,有的会开舰艇,有的会焊接切割钢铁技术,有的会开飞机。

这其中,我是纯粹的理论人才,精于测算和绘图纸;小董,董帆是开快艇的,从海军陆战队抽调过来的;小梁,梁闪耀会操作电焊机和气割机;而张大忠最有来头,他是北京航空大学毕业的试飞员,后参加海军航空兵,干了两年,去年才被我们的于瀚所长硬要过来参加航空母舰的研究。毕竟,研究航母,没有懂飞行技能的专业人员,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

我说到的三位同事,差不多跟我一样,整天参与在讨论的中老年专家中,就如同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既不积极发言,又不虚心听别人侃侃宏论。

这一表现,早被洞察秋毫的于瀚看在眼里,他就跟兰课理总工商量个办法,一下子就整了我们个大笑话!

小说《我为祖国建航母》阅读结束!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