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热门小说说好上吊殉国,怎么称霸全球了,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崇祯李自成,主要讲述了:而且水路的捐耗很少,按一艘漕船400石计算,十个运军两个月走个来回,理论消耗不过8石。当然实际运输过程中还有漂没啥的,最终损耗肯定不止这点,但绝不会超过10%,这就极大的提高了明军的后勤保障效率。后勤…
《说好上吊殉国,怎么称霸全球了》免费试读第57章
而且水路的捐耗很少,按一艘漕船400石计算,十个运军两个月走个来回,理论消耗不过8石。
当然实际运输过程中还有漂没啥的,最终损耗肯定不止这点,但绝不会超过10%,这就极大的提高了明军的后勤保障效率。
后勤保障效率体现到战场上就是军队的持久作战力。
所以说,漕运对于崇祯构想中的黄淮防线至关重要。
路振飞:“河漕运军定制12万人,但是近十年来运军困顿穷苦,逃亡日益增多,而今只剩不到一半,流贼陷北直、河南以及山东之后,北上运军也遭波及,又折损数千人,而今只剩5万左右,漕船只剩4千余艘。”
5万运军,4千艘漕船,差不多也够用。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应付建奴的第一波进攻。
崇祯道:“十日之内可调集多少运军及漕船?”
路振飞:“十日之内只能调集扬州府以及附近运军,加上原本就在扬州的运军,约有一万人,一千余艘漕船。”
崇祯又问:“一艘漕船可以运载米粮多少石?从扬州到徐州来回需要多少时日?”
路振飞道:“一艘漕船可以运载400石大米,需运军10人,从杭州到京师来回通常需半年甚至更久,但从扬州到徐州的话两个月就够。”
崇祯默算了一下,一次能运送40万石粮食到徐州,勉强够用。
当下崇祯说道:“先把扬州以及附近运军召集起来往徐州运粮,一个月内将剩下的运军以及漕船都召集齐,到扬州听调。”
“臣领旨。”路振飞恭声应道。
崇祯又道:“行了,那你就先去忙吧。”
“臣告退。”路振飞一拱手,转身匆匆出了行辕。
崇祯舒了口气,又咐咐王承恩道:“王大伴,让文官都进来吧。”
仍在帐中的高弘图顿时精神一振,听圣上的口气,这是要廷推内阁辅弼了。
稍顷,以史可法为首的六部堂官以及科道言官便鱼贯而入,几乎把行辕挤满。
这些官员里有六部九卿、左右佥都御史、南京国子监祭酒、六科都给事中以及其他三品以上官员,譬如詹事府詹事、六部左右侍郎。
三呼万岁之后,崇祯道:“京师沦陷的事就不用朕多说了,除了吴麟征等十余人随朕一并突围外,其余京师官员或死或降尽皆失陷。”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内阁辅弼也不可一直缺位。”
“值此非常时期,朕本可以特简官员入阁参赞机务,但是考虑到我大明朝的廷推制度已推行日久,朕也不愿侵夺部阁之事权,就仍旧按照循例廷推阁部官员,朕当堂批复着即组建新的内阁,即日辅弼理政。”
“圣上英明睿智,大明中兴有望。”
史可法等南京官员果断将高帽奉上。
崇祯一摆手说道:“那就请大冢宰出来主持廷推吧。”
听到这,史可法等南京官员心头便咯顿一声,坏了。
这可真就是灯下黑。
千算万算,怎么把这给漏了?
因为南京六部的吏部尚书刚出缺。
而且吏部不光缺尚书,也缺侍郎。
吏部左侍郎和吏部右侍郎也一并缺位。
现在要廷推内阁辅弼,需要吏部尚书出面来主持,但是吏部尚书缺位,吏部左右侍郎也缺位,怎么办?
高弘图道:“要不然由大宗伯代为主持?”
王铎顿时间精神一振,让我来主持廷推?可以的。
“不妥吧。”陈良馍立刻反对,“大宗伯主持廷推有侵夺吏部事权之嫌。”
高弘图顿时无言以对,大明的内阁六部制已经运行了将近三百年,六部之间的事权划分已经极为清晰,一个萝卜一个坑,侵夺事权乃是官场大忌。
史可法叹了口气,出班奏道:“请圣上特简大冢宰。”
吏部尚书在六部中权重最高,也是内阁话事权的支柱。
一个内阁首辅如果不能够控制吏部尚书,那基本就只能沦为摆设。
可现在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大佬已经让大明的廷推制度给架住,只能将特简吏部尚书或者左侍郎的权力乖乖让给皇帝。
“朕刚才说了,不会侵夺阁部事权。”
崇祯假意说道:“不如由史爱卿先推举一位大冢宰人选,朕再行特简。”
史可法等南京官员便忍不住翻白眼,果然,圣上还是一以贯之的虚伪,明明是你自己想要做某件事情,却非要臣子替你说出来。
不就是防着将来出错,不会追究到你头上?
史可法他们没有跟着崇祯从北京一起溃围,也没有跟着转战五千多里,所以对崇祯仍旧还停留在原先的刻板印象。
但是其实,此崇祯早已经非彼崇祯。
当下史可法无奈的道:“如此,臣推举右司寇孟兆祥左迁左冢宰。”
混迹官场多年,史可法等东林党人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崇祯的意图?无非就是想要让跟着他一起南下的北京官员把持住吏部。
所以推荐别的人选肯定通不过。
不过史可法等还是不愿意直接给吏部尚书。
还是想着暂且让皇帝简拔一个吏部左侍郎,等到以后机会成熟了,再召一个东林党的大佬如钱谦益或者刘宗周当吏部尚书。
内阁就仍能掌握官员的任免权。
崇祯又问高弘图等人:“诸卿以为呢?”
高弘图等人齐刷刷作揖道:“臣等附议。”
崇祯笑了笑,对孟兆祥说:“恭喜左冢宰。”
孟兆祥赶紧长揖到地说道:“圣上,臣惶恐。”
“你不必惶恐。”崇祯一正脸色,肃然说道,“卿之公忠体国,南巡扬州这一路上朕是亲眼所见,左冢宰之位你是当之无愧,朕只希望你执掌吏部之后多替国家铨选有用之才,不要让那些尸位素餐之辈混迹官场之中。”
言外之意就是,替朕看好了吏部。
别让东林党侵夺了你吏部的事权。
“臣谨遵圣谕。”孟兆祥肃然道。
孟兆祥的潜台词就是,圣上你就放宽心吧。
孟兆祥是崇祯打入江南官场的第一枚楔子。
大明退守江南半壁之后,东林党坐大已经是不可避免。
因为江南是东林党老巢,东林党在江南拥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如果天下太平并且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崇祯自然可以学满清以铁腕手段铲除东林党并整治江南官场。
可是很遗憾的是,现在不仅是在乱世,而且他手里也缺乏一支强大的武装,更有亡国的危机,所以江南官场暂时还得靠东林党。
不然江南官场爆发大面积罢工,还怎么玩?
历史上,弘光小朝廷就有过两次官员罢工。
最终结果就是直接把弘光小朝廷给整没了。
但既便如此,也不能由着东林党一家独大。
所以崇祯才会果断出手,夺取官员的铨选之权。
孟兆祥是山西人,跟东林党牵涉不深,是最好的打手。
史可法轻咳一声,又道:“那么现在,有请左冢宰主持廷推。”
“遵命。”孟兆祥随即走到行辕中央,朗声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内阁不可一日无辅弼,今日廷推之首要便是内阁首辅之人选。”
听到这,在场的南京官员顿时打起精神。
等了这半天,终于要进入正题,选首辅了!
想想还挺激动的,京师没有沦陷之前,这可是京师官员才有的权力,现在却轮到他们南京官员行使廷推权力。
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
廷推在大明官员心目中是极为神圣的。
这是文官群体在行使大明的最高权力。
只听孟兆祥接着说道:“仆久在京师,对留都同僚有些熟悉,有些则不甚熟悉,所以为了保证公平。
仆决定将此次廷推阁员的范围扩大至所有三品以上官员,不过按照循例仆就不参加廷推了。”
“然而因为参与廷推的人选多,”
“就不搞正推副推,只选一人。”
“直接以得票数最多之人为正推。”
“次之为副推,再次之二人为又副推。”
“共推举四人,再交由圣上当场圈选。”
孟兆祥说完,行辕里边嗡的一声就炸开。
左冢宰竟然将推举范围扩大到所有的三品?
小说《说好上吊殉国,怎么称霸全球了》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