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考官见了这卷子,先是愣了愣,像一群鸭子突然听到了炮仗响。
一个个眉头皱得跟核桃皮似的,眼睛里闪着疑惑的光,仿佛在说:“这是啥玩意儿?”
片刻之后,考官们炸锅了!
“胡言乱语!”一个考官气得吹胡子瞪眼,声音像打雷一样。
“胡说八道!”另一个考官拍着桌子,茶杯都震得跳了起来。
“大言不惭!”又一个考官气得脸红脖子粗,像只斗败的公鸡。
“信口雌黄!”还有考官气得直跺脚,恨不得把卷子撕成碎片。
“猖狂!”最后,所有的怒气汇成一声怒吼,像要把屋顶都掀翻。
这群考官,平时一个个都自诩饱读诗书,温文尔雅,可现在,全都被这份“奇葩”卷子给气得原形毕露。
“这哪儿来的混账东西?竟敢在天子脚下,如此放肆!”一个考官气得直喘粗气。
要知道,这可是科举考试啊!天子亲自坐镇的科举!
这卷子,简直就是在挑战皇权,挑战整个朝廷的威严!
“掌心雷?瑶光雷?这都什么鬼名字!听都没听说过!”一个考官指着卷子上的字,手指头都在发抖。
“还远程?近程?他当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呢?”另一个考官冷笑着,满脸的不屑。
他们这些考官,哪个不是对兵器了如指掌?
大明的军事装备,无非就是火铳、火炮这些老古董。
而且,这些玩意儿金贵的很!产量少得可怜,全国上下加起来,能凑出两千个就不错了!
为啥?还不是因为缺材料,造不出来!
可这卷子上倒好,张口闭口就是量产五六千个!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滑天下之大稽!
这狂生,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故意来捣乱的!
“还有这鸟嘴犁、定时洒水器,更是荒唐透顶!”一个老学究模样的考官,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
耕地用的犁,他们用了几百年了,还能不清楚?
好用得很!
这卷子上画的什么“鸟嘴犁”,一看就不靠谱,细胳膊细腿的,能犁动地?
怕是刚插进土里,就得折断喽!
还说什么入土三寸?简直是胡扯!
“不行!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赵老先生一拍桌子。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此刻写满了愤怒和决绝。
“这狂徒竟敢在陛下主持的科举上胡闹,这简直是目无王法,罪不可恕!”
“必须上报!严惩不贷!”赵老先生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对!上报!这等狂徒,必须严惩!”
“妖言惑众,扰乱科举,欺君罔上,罪该万死!”
“必须治他死罪!以儆效尤!”
周围的考官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附和。
“对了,负责第八考场的大人是谁啊?”
赵老先生捻着胡须,环视了一圈周围的考官们,慢悠悠地问道。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治这狂生的罪,得一级一级往上报,才能把事情闹大。
“回禀赵老,是崔亮,崔大人!”
其中一位考官稍微回忆了一下,立刻答道。
“哦?原来是崔亮大人啊!”
赵老先生一听,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这下可好了!
谁不知道崔国公的尚书府,最是推崇读书人,最喜欢的就是有才学的年轻人。
要是让崔国公和崔亮大人看到这几张狂妄至极的卷子,那还不得气炸了肺?
到时候,这狂徒就算有十条命也不够死的!
几位考官正盘算着,怎么添油加醋地去向崔亮告状。
巧了!
就在这时,崔亮轻轻推开了房间的门,迈步走了进来。
他刚刚处理完手头的公务,正好有点空闲,就想来看看今年科举有没有什么好苗子。
特别是之前在其他几个考场发现的几个不错的年轻人,他可是格外上心。
“我等见过崔大人!”
“小的们拜见崔大人!”
众人一看崔亮竟然亲自来了,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这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在崔大人面前告这小兔崽子一状,让他知道什么叫做不知天高地厚!
“嗯,不必多礼,我这次来,主要是想看看今年参加科举的这些年轻人的文章。”
“尤其是有一个叫张永安的考生,他的文章,我得好好看看。”
崔亮也没绕弯子,直接了当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听到崔亮前面的话,这些考官们一个个还都笑眯眯的。
可一听到后面张永安的名字的时候,众考官心里“咯噔”一声。
脸色都变了几分,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蔫了吧唧的。
“崔大人……亲自来品阅这小子的文章?”
这几个字,像是带着几分不可思议,几分惊恐。
“这小子上面写的这么妖言惑众的东西,难道崔大人不知道?”
有人心里嘀咕着,感到莫名的奇怪。
“难道这狂徒,和崔大人有什么关系不成?”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是野草一样,在众人心里疯长。
崔亮自然是能够看到这些人的脸色变换,那一张张脸,红一阵白一阵的。
他心里头也犯起了嘀咕,眉头微微皱起。
“怎么了?”
崔亮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威严,在房间里回荡。
“莫不是张永安这个学生的文章太过惊世,让这些老家伙们自叹不如了不成?”
他心里猜测着,让他有些感到好奇,又有些期待。
“先生们,你们为何这幅表情?”
崔亮没有犹豫,直接开口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不解。
想到这里他都有些庆幸起来了,幸亏自己提前发现了这个人才。
要不然不得被其他人给抢走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猎人发现了猎物的踪迹,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期待。
听到了崔亮的声音,众人的脸色一变再变,像是在唱变脸戏法,让人眼花缭乱。
随后,赵老先生冷哼了一声,从鼻孔里喷出了一股气,带着几分不屑和愤怒。
他缓缓地开口道,声音低沉而沙哑。
“崔大人,这个名叫张永安的学生,实乃妖言惑众之人!”
这句话,像是扔出了一块石头,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所撰写的文章,真是旷古之谬论,滑天下之大稽!”
赵老先生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高亢。
“简直就是一派胡言乱语,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他挥舞着手臂,唾沫星子乱飞,似乎要把张永安给生吞活剥了。
赵老先生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指着张永安的卷子。
“崔大人,您是不知道,这竖子写的东西,简直……简直能把死人气活过来!”
他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
“老夫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这么狂妄,这么……离经叛道的!”
他恨不得把张永安抓过来,狠狠地揍一顿。
旁边几个考官一看赵老先生开了头,也赶紧跟着帮腔。
“可不是嘛!崔大人,您可得好好看看!”
“这小子写的东西,简直……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什么‘动词’,听都没听过!”
“这要是传出去,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他们七嘴八舌,添油加醋,恨不得把张永安说成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这简直就是对科举的侮辱,对朝廷的挑衅!”
“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必须治他个死罪,以儆效尤!”
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好像张永安刨了他们家祖坟似的。
崔亮本来还挺期待,以为张永安写出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好文章。
可听这些老家伙们一说,感觉风向不对啊。
他眉头皱得更紧了,心里像是有个小鼓在敲。
“把张永安的卷子拿过来,本官要亲自看看!”
崔亮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几个考官赶紧把张永安的卷子递了过去,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崔亮接过卷子,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这……”
才看了几行,崔亮就愣住了。
“掌心雷?瑶光雷?这是什么玩意儿?”
他一脸的疑惑,像是看到了天书。
“一人一牛的犁?这又是什么耕田的新法子?”
崔亮越看越糊涂。
“还有这……现代化陆军战术?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崔亮彻底懵了,感觉自己的脑子都不够用了。
“荒唐!”
崔亮猛地一拍桌子,他瞪大了眼睛,胡子都气得一翘一翘的。
“什么玩意儿?量产五六千个掌心雷?还一人一牛的鸟嘴犁?他以为这是在变戏法吗?动动嘴皮子就能变出来?”
崔亮的声音像是打雷一样,在房间里轰隆隆地响。
“简直是痴人说梦!白日做梦!”
他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都快喷到卷子上了。
“我大明万里江山,那么多能工巧匠,造了那么多种类的火铳、火炮,也没见哪一种能超过两千个的!”
崔亮气得直喘粗气,像是拉风箱一样,呼哧呼哧的。
“这个学生倒好,张口就来!他以为他是神仙啊?”
崔亮气得脸都红了,他本来已经不想再看下去了,觉得这卷子简直就是一堆垃圾。
可是……
突然,他的目光被草稿纸上接下来的几行字给吸引住了。
“论蒙古人的危险。”
这几个字带着钩子般,一下子勾住了崔亮的心。
他忍不住继续往下看。
“蒙古人,穷凶极恶,实为外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像是刀子一样,直插崔亮的心窝。
他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觉得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对于蒙古人,我大明,应采取不和亲,不纳贡的态度,强势歼灭大明边境周围的异族,护我炎黄国门,证华夏天威,死战,不退!”
崔亮越看越激动,眼睛都开始放光。
这几句话,敲得他热血沸腾。
“护我炎黄国门,证华夏天威,死战,不退!”
崔亮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感觉自己胸腔里有一团火在燃烧,烧得他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就冲上战场,杀他个痛快!
他为自己是大明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崔亮猛地转过头,看向那些还傻愣着的先生们。
他眼神坚定,语气铿锵有力,“你们都听好了!张永安不是庸才,是人才!是旷世奇才!”
崔亮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我泱泱大明,万国来朝,就需要这种心比天高,敢想敢干的当世人才!”
他指着张永安的卷子,像是捧着一块稀世珍宝。
“这几篇卷子,我要亲自带走!”
崔亮小心翼翼地把卷子收了起来,怕被弄坏了似的。
“我要马上把它们交到我父亲的手上,进而呈给陛下一阅!”
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张永安受到皇帝赏识,平步青云的景象。
听了崔亮的话,在场的考官们都微微挑了挑眉。
这说的是什么玩意?
这不就是胡说八道,蛊惑人心吗?这也能叫大才?
不过,大家伙儿心里嘀咕归嘀咕,嘴上可没敢说出来。
毕竟,崔亮可不是一般人。
人家可是当朝崔国公的公子,那身份,那地位,可比他们这些小考官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再说了,崔亮自己的官职,也比他们高出一大截呢。
人家崔公子说是大才,那肯定就是大才,咱这些小人物,哪敢说个不字?
崔亮看着这些考官们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也没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这些个文人,平日里就知道抱着圣贤书啃,写些个不痛不痒的文章。
他们哪里能理解张永安那番话里头,蕴含着怎样的大明魂魄?
那是一种怎样的气魄和精神啊!
这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家伙,是永远不会懂的。
想到这,崔亮也懒得跟他们废话。
他直接拿起张永安写的那四篇文章,大步流星地就朝着皇宫走去。
他记得,他爹崔松柏这会儿应该正在宫里,跟皇上还有其他大臣们一块儿喝酒聊天呢。
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升平,老百姓都过上了安稳日子。
虽然说,北边的蒙古人和女真族还时不时地来骚扰一下边境,但也没闹出啥大动静。
所以啊,朝廷里的这些文武大臣们,也都跟着清闲了不少。
崔亮前脚刚离开顺天贡院,后脚,皇宫里头就热闹起来了。
在皇宫后边儿,有一处景色宜人的庭院。
朱元璋正跟一群文武大臣们,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崔松柏、李善长、徐达、胡大海……这些个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一个都不少。
如今的大明朝,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朱元璋又是个贤明的好皇帝,对手下这些老臣们,那真是没得说,关系处得跟亲兄弟似的。
“唉,也不晓得这回科举考试,能给咱选出多少好苗子来。”
朱元璋轻轻地抿了一口酒,放下手里的酒杯,微微叹了口气,说道。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人才,那可是一个国家的宝贝疙瘩。
从古至今,哪个朝代,哪个国家,不需要人才来撑门面?
所以,这次科举考试,他可是下了血本,亲自出马,就是想多挑些好苗子出来。
“呵呵,陛下,”崔松柏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说到这良才嘛,臣的犬子崔亮,还真就给咱发现了一个!”
“哦?是谁啊?”朱元璋饶有兴致地问道,眼睛微微眯起。
崔松柏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道:“此人名叫张永安……”
他顿了顿,故意卖了个关子,才继续说道:“据崔亮说啊,这前十个考场里头,不管考的是啥,这张永安都是头一个交卷的!”
“这……”李善长听了,忍不住插了一句,“这速度快,也不一定文章就写得好吧?”
“李大人说的是,”崔松柏点点头,表示赞同,“不过啊,这最后的结果,还得看文章不是?但这张永安能让崔亮那小子注意到,那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崔松柏这话,说得既谦虚,又带着几分自豪。
毕竟,能让自家儿子看上眼的人,那能差到哪儿去?
“哦?”朱元璋的眉头微微一挑,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莫不是……你想把这位‘良才’,招到你尚书府里头去?”
朱元璋这话一出口,直接划破了崔松柏那点小心思。
“哈哈……”崔松柏干笑两声,掩饰着自己的尴尬,“陛下您真是……真是火眼金睛啊!”
他心里暗自嘀咕:为了把这人才弄到手,我这说辞都想好了,没想到啊,还是被陛下给看穿了!
“哈哈,无妨!”朱元璋大手一挥,毫不在意地说道,“既然是崔亮发现的人才,那理应进你尚书府嘛!”
朱元璋心里明白,一个人才而已,他还不至于跟自己的老兄弟抢。
崔松柏一听这话,顿时喜上眉梢,刚想再说几句感谢的话。
突然!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和谐的气氛。
紧接着,一个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礼部尚书崔亮,手里紧紧攥着一卷书卷,在护卫统领的带领下,快步走了进来。
崔亮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复杂!
既有紧张,又有兴奋,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激动!
这让朱元璋、崔松柏等人都看愣了。
这小子,搞什么鬼?
“崔亮,你……你怎么来了?”
崔松柏率先回过神来,开口问道,语气中充满了疑惑。
崔松柏心里咯噔一下。
这兔崽子,平时挺机灵的,今天怎么犯起糊涂来了?
几位大人正跟陛下喝酒聊天,气氛正好着呢,他这冷不丁地闯进来,万一扫了陛下的兴致,那可如何是好?
虽说陛下宽宏大量,不会跟他一般见识。
可这事儿搁谁心里,都会有点儿不舒服吧?
崔松柏暗自着急,这不争气的儿子,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崔亮啊,你这是……有啥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