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火的一本小说《攀亲带故》,主角是马钰朱元璋,主要讲述了:”之后母子俩再次围绕‘孔孟、管荀’进行了交流。毕竟,不论这个观点是否是真理,至少是目前他们知道的,最明确的治国思路。多研究研究,必然能有所收获。—————–李府。李善长得意洋洋的…
”
之后母子俩再次围绕‘孔孟、管荀’进行了交流。
毕竟,不论这个观点是否是真理,至少是目前他们知道的,最明确的治国思路。
多研究研究,必然能有所收获。
—————–
李府。
李善长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
其长子李忠得知他当着皇后的面羞辱刘伯温,很是担忧。
害怕此举引起皇后的不满。
李善长毫不在意的道:“我与皇后的关系,岂是那刘伯温能动摇的了的?”
“更何况你以为我就没考虑过这些?”
“上位的性情我最为了解,对违法犯罪之事深痛恶绝。”
“我提议律法从严,是符合上位圣心的。”
“他刘伯温自以为有几分才能,却不懂揣摩圣心,胡乱建言。”
“就算我不羞辱他,上位也会敲打他。”
“我骂他,上位只会高兴。”
闻言,李忠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转移话题谈起另外一件事情。
“太子今天去了应天府大牢,在那里待了很许久才出来。”
李善长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道:
“应该是看二皇子去了,他将二皇子和常茂接出来了吗?”
李忠摇摇头,道:“常茂被接了出来,二皇子还在牢里。”
李善长摇摇头,说道:“看来娘娘的气还没消啊,这二皇子也确实不让人省心。”
李忠可不敢非议皇子,小心翼翼的道:
“您看我们是否派人去牢里探望一下二皇子?”
李善长摆摆手道:“不去,娘娘让拱卫司把守大牢,就是明摆着告诉群臣,不要去讨好二皇子。”
“我们这么做,只会惹他不开心。”
李忠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另一边,刘伯温也知道了朱标去应天府大牢的事情。
他也做出了和李善长同样的判断,也同样警告家人,不要去牢里探望朱樉。
非但是他们两个,京城很多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只能说,皇宫是天下最神秘的地方,但也是最没有秘密的地方。
无数双眼睛盯着那里,发生了点什么事情,立即就能被外界察觉。
因此,马皇后才会告诉朱标,不要太频繁去大牢。
—————–
与母亲交谈到很晚,朱标才返回东宫。
一回去就命人找来《管子》和《荀子》,准备好好研究。
几日后,马皇后写的那封信,出现在了朱元璋的桌案上。
开封也是华夏历史名城,春秋时期始建,名为启封。
后为避汉景帝刘启名讳,改名开封。
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元朝,才被改为汴梁路。
三月徐达率军攻克汴梁,继而拿下整个河南。
五月,朱元璋借着督促北伐的理由来到汴梁,并将其恢复古称开封。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来开封的真正目的,是为迁都做准备。
只是等他到了开封才发现,这里已经是一片废墟。
元朝为了防止汉人聚城造反,下令拆毁天下城池,开封的古老城墙也未能幸免。
元末几十年动乱,将民居都摧毁了十之八九。
整个汴梁路人口都不足十万,百业凋敝,土地荒芜。
因年久失修,宋朝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开挖的漕渠,也基本被淤平。
如果将都城放在这里,等于是从零开始。
迁徙人口、营建城池、开挖漕渠……
这么大的工程,别说是新生的大明,就算是一个家底丰厚的大帝国都得元气大伤。
而且朱元璋考虑的更多,黄河改道之后,开封失去了阻挡北方敌人的唯一防线。
一旦草原敌人绕过燕云十六州,开封就是不设防的城池。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这里都已经不适合再作为都城。
朱元璋也不得不放弃了迁都的打算,然后将精力放在了处理军务上。
小说《攀亲带故》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