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年代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穿越五零当鳏夫》?作者“叶盼兮”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赵卫东形象。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穿越五零当鳏夫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二天东边刚露白赵卫东就挑着担子出发,三家的东西集在一起挑不下,空间还悄悄放了一部分。一个多小时走到城里,正好赶上城里人的早餐时间。
路边也有其他进城卖东西的人,第一次进城也不知道哪里好,他干脆跟着其他挑担子的人走,边走边大声吆喝。
“好看又好用的竹篮、扫把便宜卖啦!新鲜水灵的蔬菜一百一把,好吃又便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赵卫东不怕丢脸,人越多喊得越大声。
一大早出门买早餐的城里人还真没听过这样的叫卖声,卖的东西都是常见的,但叫卖的乡下人看着倒是有几分机灵,说话也讨喜,见人不是哥就是姐。
哟,家里孙子都能打酱油了,还被小伙子喊哥,证明他显年轻啊。家里天天做饭买谁的菜都是买,买这个小伙子的就挺好。
“哥,你放心,我卖的菜保证你吃了还想吃。你看看,这韭菜是不是一点黄叶都没有,香椿也嫩得出水,还有这窝笋买回去就是两个菜,叶子炒一大碗,笋可以凉拌也可以炖腊肉。”
赵卫东把卖的东西夸出花来,想买的大哥还选好,旁边一位大妈就抢着把中间位置占下来挑菜。
“小伙子,你这菜怎么卖?能不能便宜点。”
“大姐,您看看我这菜都洗得干干净净,一点泥都看不到,您拿回家简单清洗一遍就能下锅,您说我又是费水又是费力,也不比其他人卖得贵,让我还怎么便宜。”
赵卫东一边说一边阻止大妈掐菜的动作,好好的菜被大妈掐完还怎么卖给其他人。他挑出来的菜都是捆扎好的,按份卖,可不像其他人按斤两卖。
带个称麻烦,家里没有还得借。他绝对不会承认其实是他不认识现在的称,也不知道哪天才有电子称。
大妈看在赵卫东嘴甜的份上,被拦也不生气:“哟,你这小伙子嘴甜,我都有白头发了,喊什么大姐,喊大妈才对。”
“大姐,我以为您这是少白头,看您脸就知道年轻,怎么能叫大妈。您放心挑,价钱是不能再降,我给您送一小把野葱,加两个鸡蛋又是一盘菜。”
“鸡蛋可是好东西,谁家居家过日子谁舍得吃。”大妈嘴上说不行,手上的动作却不慢。几下就挑好想要的蔬菜,也没拒绝送的野葱。
把挑剔的大妈送走,赵卫东才继续招呼其他人。他选的这个位置好,短短三百米的一段路有四家工厂,三家小厂不提,最大的纺织厂可是有几千工人。
第一个停下脚步的大哥不仅买了菜,还买了一个篮子,出门吃早餐也没带东西装菜,买的竹篮子正好派上用场。
其他人看着赵卫东的担子里的蔬菜确实比其他人的好看干净,也乐意停下脚步问价。不到半小时,肩膀上的担子就轻了一半。
新鲜的蔬菜卖得快,各种竹器不太受欢迎,但也卖出去几个。有这次的经验打底,下次他也知道该带些什么东西进城。
带进城的货还没卖完,工厂上班的时间却到了,路边的行人越来越少。
赵卫东也不傻等了,挑着担子找了个无人的角落把空间剩下的菜全都拿出来,继续挑着担子在路边叫卖。他的嗓门大,专门围着居民区和人多的地方转。
刚下夜班的工人和带孩子的家庭又照顾一波生意,带出来的蔬菜全都卖完了。来都来了,带出来的竹器也不想再带回去,赵卫东打算降价卖了。
要降价卖也得换个地方才好,他可不想被附近那些原价买的人抓着退钱。
竹器占地方但不重,挑着也不累,赵卫东干脆往市中心走。那里人多,他相信总能卖不出去。走远点,回家多拿点空间的物资出来也有个合适的理由。
市区比郊区好多了,人多新房子也多,百货大楼里的物资也多。赵卫东挑着胆子在附近站了一会,就有好几个人看中他卖的竹器。
他都没来得及降价,按原价就把东西卖了。
钱到口袋还没捂热,就有人找麻烦来了。
“喂,你是哪个乡的人?会不会卖东西,大家都卖一个价,你卖便宜了,让其他怎么卖?”
赵卫东看了一眼说话的汉子,个头不高但身上有肌肉,眼里也全是狠劲,一看就不是好招惹的人。这样的人你要说他是个卖东西的农民,傻子才信。
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他还要怕几分,对面站的不过是一个欺行霸市的小混混,他可不会怕。打不过,也可以跑。也就是这具身体太差,否则他早就不客气了。
动手不行,气势却不能弱,狠话也必须要说:“你又是什么人?想打架?来啊,谁要怕谁就是狗。”五百米远就是派出所,打不赢他可以跑,都不用跑赢,只要跑到派出所求助就赢了。
上门找麻烦的小混混对附近比赵卫东更熟,又怎么会上当先动手:“不要胡说,谁要打架。我是提醒你想多赚钱,就把价格订高点。”
真要动手也得换个偏僻的角落,他记住这张脸,下次再让他看到就不客气了。
赵卫东冷笑一声,没吱声。他要早知道市区的物价高一点肯定会跟着涨价,能多卖钱他也高兴,可被逼着涨价就不行。
俩人就这样静静对视,最后还是找麻烦的汉子先放弃。没办法,有公安朝这边走过来,他不放弃也不行。
赵卫东也挑着胆子走了,公安不管他,但他看到市济会的人了。这些人在劝离所有路边小商小贩,想要摆摊的都去集市,那边有固定摊位等着大家。
要是长期卖东西,赵卫东不介意去集市,但偶尔卖一回就算了。离了百货大楼那段路,市区其他地段的路就要差许多,有些路段连水泥都没打。
赵卫东走在上面都嫌膈脚,为了把竹器卖完还得咬牙走。
城区的居民什么都缺,赵卫东嘴又甜,把一群在家带娃的家庭主妇哄得笑声不断。最后竹器倒是卖得差不多,就是他讲得嘴干舌燥,脑细胞也浪费不少了。
为了哄大妈们开心,他可没少回忆各种笑话。
赚这点钱不容易,但看在钱的份上,苦和累也得受着。
来的时候靠双脚走,回的时候为了早点回家,想坐车回家,才发现这个时候还没有通往乡下的公交车。市区倒是有两趟公交车,但主要也是在市中心和工业区来回运营。
行吧,没车就还有脚,继续走回去就是。坐车的钱省下来买几个大肉包吃。也就是今年还能吃上不要粮票的肉包子,等到明年开始用粮票,他有钱也买不到了。
回村的路上,在无人的角落又把空间的糖、盐和奶粉拿了一些出来,当然包装都拆了。大米也拿了几斤,他还想拿,但多了不敢,怕人发现不对劲。
